
新闻
NEWS
新闻
NEWS
2022-11-18 来源: 浏览次数:0
我校“重走红军长征路”师生行走在长征步道上感受红军壮举
本网讯 记者林熙、王倩、王莉莉 摄影报道 走长征步道,忆峥嵘岁月。11月18日,我校“重走红军长征路”师生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足迹,行走在长征历史步道兴安华江段,开始了近四个小时的徒步行走。
冬雨下,师生们来到千家寺红军标语楼。标语楼房墙壁上至今还保存的20多条标语和漫画,是先烈们留给后代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师生们认真的端详着刷在墙上的标语,感受着红军雄心壮志。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聂剑在标语楼里为学生们详细生动的讲述了那场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激烈战斗,与大家共同探寻红军突出重围的血性密码。
全体师生冒着大雨渡过河滩,感受着这片被红军战士, 用鲜血染红过的丛林河滩。师生们来到朱德指挥部旧址(衡州会馆)瞻仰学习,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随后,全员步行来到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大家站在老山界山脚下,面对陡峭险峻的山势,师生们深切体悟到红军官兵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今天走过的路虽不及红军长征的皑皑雪山巍峨磅礴,但师生们都没有停下,而是咬牙坚持,依旧前行。人文学院中文国际教育B2201班肖贵兵感慨说,“只有亲自走一趟,才能真正体会到红军当时长征的艰辛,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压倒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缅怀英烈,丰碑永存在。华江红军烈士纪念碑、小红军烈士墓前,聂剑带领全体师生敬献鲜花和三鞠躬。“不忘昨天的苦难,勇担今天的使命!”大家表示,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激发必胜信念,朝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奋勇前进。
当晚,在通道转兵纪念馆,该馆副研究员馆员、怀化学院马列学院客座教授郑湘从“通道转兵的历史背景;据理力争,毛泽东激励促成通道转兵;通道转兵的历史地位;通道转兵展示的时代精神”等方面为大家作了一堂《通道转兵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精神》专题党课。他说,正因为有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独立自主和勇于担当,才有了生死抉择时刻的通道转兵。郑湘讲的深刻生动,同学们听的认真,课堂上学党史的氛围浓厚。
【新闻链接】
1.桂林博物馆官网——千家寺红军标语楼
http://guilinmuseum.org.cn/News/Details/b92fc0d7-b1ed-4c0b-b313-d63990293f1b
2.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官网——兴安县老山界
http://mzt.gxzf.gov.cn/dsxxjy/hsdmwhzpzb/t9490142.shtml
【记者点评】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对革命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对英雄烈士最好的纪念,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接续奋斗、勇往直前,这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也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责任。
育人先育心,今天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眼界开阔,获取信息的方式、思考学习的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才能不断增强红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演课本剧,能让大学生在情景中更好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担任讲解员,可以推动大学生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长征历史和荡气回肠的人物事迹;重走红色足迹,有助于让大学生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习惯,设计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加强情感培育,就能更好传承红色基因。
编辑:林熙
审核:宋海峰